19、蕎麥
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曾勝雄
(一)適宜栽培之品種
蕎麥(Fagopyrum esculentum)別名甜蕎,又名荍麥、
烏麥及花蕎等,屬蓼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,高約
0.6-1.2 公尺,直立,多分枝,莖多肉質,光滑有縱溝。
葉互生,呈心臟狀三角形或三角狀箭形,長 3-5 公分,寬
2-4 公分,基部楔形,先端尖。花序為複總狀或繖房狀之
總狀花,頂生或腋生,葉小密集成簇,花白色而稍帶粉紅
色。因受兩型花的影響及蜜線分泌物易吸引昆蟲探採花
粉,因此,自然雜交率高。籽實為瘦果,呈三角狀卵形或
三角形,有三稜,棕褐色或黑色。適合綠肥栽培之品種有
階上早生、信濃一號、高砂種及臺中一號。
(二)適栽地區及播種期
蕎麥性喜溫暖稍為乾燥的氣候,如遇高溫多濕,則生
育不良,因此,不適宜夏季栽培,各地區之播種適期如下:


地區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播種期
            一期作       二期作       裏作
中部   2 月-3 月       8 月        11 月
南部   2 月-3 月       8 月       10 月-11 月

(三)播種方法
1.播種量:整地播種法之公頃種子量為 50 公斤,低整
地及不整地栽培法因田間作業較粗放,且田間較不平
均,公頃播種量宜提高至 60 公斤。
2.播種方法:可分為整地播種法、低整地播種法及不整
地播種法。整地播種法為二期作水稻收穫後利用曳引
機或耕耘機整地,將田面耕起並耙平之,然後利用曳
引機附掛播種施用機進行做畦播種,每畦 2 行,行距
50 公分;低整地播種法為二期作水稻收穫後,田面尚
呈半濕潤狀態,將蕎麥種子撒播於田面,然後利用迴
轉式耕耘機或曳引機將蕎麥種子拌入土中,其深度約
為 3-5 公分;不整地播種法為二期作水稻收穫前 3-5
天,田間先引水灌溉 1 次,使田面濕潤後排水,然後
將種子撒播在田面,俟水稻收穫時,將稻稈切碎,覆
蓋在種子上面。

(四)栽培管理方法
1.施肥量及方法:每公頃肥料用量為氮素 60 公斤、磷
酐 36 公斤、氧化鉀 60 公斤,整地或低整地播種法於
整地時,每公頃施用硫酸銨 143 公斤、過磷酸鈣 200
公斤及氯化鉀 100 公斤當做基肥,剩餘 142 公斤硫酸
銨於播種後 30 天當追肥;不整地栽培法,其基肥可
於播種後 10 天施用,追肥仍為播種後 30 天施用。
2.灌溉排水:蕎麥耐濕性較差,田面必須做好排水工
作,排水不良稻田儘可能不要栽培蕎麥或採用做畦栽
培,根據試驗結果,蕎麥生育中期湛水將使植株萎
凋、落葉而死亡,因此,遇到連續下雨,田面有積水
時,務必將田水排掉。
3.病蟲害防治:裏作栽培蕎麥尚未發現嚴重病蟲害,只
有播種後生育初期之斜紋夜盜蟲為害幼苗及生育後
期之白粉病為害葉部,應於發現幼蟲為害或有白粉病
發生時,立即參酌植物保護手冊推薦方法進行防治。
(五)利用方法與掩施適期
蕎麥當做綠肥之最適掩施時期為開花盛期,此時蕎麥
鮮草產量最高,植物體營養成分累積亦達最高峰,一般適
合掩埋時間,春、秋作均為播種後 65 天(臺中一號)、85
天(高砂種),掩施方式通常均採用耕耘掩埋,需經一段時
間(2-3 週)腐熟,俟對後作不會發生不良作用時才可以播種。

(六)鮮草產量及三要素含量
蕎麥鮮草產量視期作、品種、土壤肥沃程度及栽培管
理不同而異,一般每公頃鮮草產量春作 6,000-8,000 公
斤,秋作 13,000-17,000 公斤。其肥料成份全氮含量為
0.40%,磷酐 0.15%,氧化鉀 0.32%。
(七)對後作物之效益
蕎麥綠肥鮮草量 10,000 公斤計算,可提供氮素 40 公
斤(約等於硫酸銨 190 公斤或尿素 87 公斤),磷酐 15 公斤
(約等於過磷酸鈣83公斤)及氧化鉀32公斤(約等於氯化鉀
53 公斤),除可提供後作物部分所需養分外,其分解後之
殘留物變成土壤有機質,可改善土壤理化性,增進地力。
惟此等要素含量皆屬緩效性,對後作物初期生育肥效不
大,因此,乃須施用適量化學肥料以補充養分,至後作物
生育中期以後,綠肥肥效才逐漸被釋放出來,此時勿施過
量肥料,以免因氮肥過多,而引起倒伏及病蟲害發生等現
象。掩埋綠肥時須注意下述兩點:
1.施用蕎麥後若土壤 pH 值太低,衡量後作物對土壤酸
   鹼度之適應性,可施用適量石灰或矽酸瀘渣,來調整
   土壤 pH 值及分解時產生之有機酸。
2.翻犁後,可適量灌水,以促進其分解

(八)採種方法
     蕎麥之採種宜選在秋冬季(10 月播種)進行,除栽培管
     理同綠肥栽培法外,其收穫及調製方法如下:
1. 收穫:蕎麥收穫適期大約在植株始花後 60 天,此時
   葉片呈褐色,蕎麥籽實有 75-80%呈黑褐色時為收穫
   適期,以往均靠人工收穫,頗費勞力;目前可使用新
   引進蕎麥聯合收穫機久保田 DC-1 進行機械收穫,每
   公頃僅需 4 小時即可完成。
2.調製:包括乾燥、精選及貯藏,略述如下:
  (1) 乾燥:收穫之蕎麥籽實最好採用機械乾燥,初期
        利用 45℃乾燥至含水率 18%,然後將溫度調為
       40℃乾燥至 13%。或利用人工自然乾燥法,將蕎
       麥攤開在曬場利用陽光自然乾燥,通常 3-4 天即
       可乾燥至含水率 13%。
(2) 精選:乾燥後之蕎麥籽實應利用木製或鐵製之風
      鼓進行精選,將不飽滿之籽實及莖、葉、砂、石
      等夾雜物風選乾淨,即可裝袋。
(3) 貯藏:留種用之蕎麥籽實應採用二層包裝,內層
     用 0.5 mm PE 塑膠袋盛裝蕎麥籽實,外層套以麻
     袋,置於通風冷涼乾燥處存放。專門存放蕎麥籽
     實之倉庫應有低溫及低濕度之空調設備,其溫、
     濕度最好能控制在 15℃,70%以下,以確保蕎麥

     種子之發芽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樂耘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